在厦门母线槽的发展史
2019-05-06 来自: 尚奥(厦门)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500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在日本真正实际应用是在1954年,自那以后母线槽得到了发展。如今在高屋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
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
现代高层建筑和大型的车间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传导设备,母线系统便是很好的选择。母线槽系统是一个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尤其适应了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经济合理配线的需要。
母线槽从空气型发展到现在的复合绝缘型共经历了三代。
1.空气型母线槽(BMC):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将导电排用绝缘衬垫支撑在壳体内,靠空气介质绝缘。相间距离50mm。由于母线之间接头用铜片软接过渡,在南方天气潮湿,接头之间容易产生氧化,形成接头与母线接触不良,使触头容易发热,故在南方极少使用。并且接头之间体积过大,水平母线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够美观。外壳防护等级有IP40~IP54。
2..第二代 密集型母线槽:
密集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将导电排用绝缘材料覆盖后再与两侧紧固在一起。绝缘材料:聚四氟乙烯带,工作温度200度,缺点高温分解时产生使人致死的毒气,聚氯乙烯热缩管,质量差别大,部分厂家采用廉价产品,实测绝缘达不到B级。辐照交联阻燃绕带(PER)使用效果不错,工作温度150,防水性能好,有弹性,包缠比较紧密。在二代母线演变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母线形式,即密集型母线空气式插口。由于工艺的变化,已基本变成密集型母线密集式插口,即整体密集型母线槽。
3. 第三代 复合绝缘型母线槽:
母线槽除了导电排本身具有绝缘层外,各相线之间还有空气介质绝缘。在各种弯头采用硫化绝缘技术。直线段采用MT-7-3橡胶套管。硫化绝缘技术:材料为CZ260快固绝缘粉末,采用四元交联固化,绝缘层与导电排间无间隙。其散热性能、防潮性能、绝缘可靠性能均优。但由于成本较二代母线偏高而未能广泛推广。
其他相关情况:
1、1995年和2000年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国产母线槽合格率由57.14%上升到71.4%。
2、母排焊接:L形(平弯)和T形等母排,都是采用母排焊接,但国标还没有相关标准,据说在考虑采用焊缝探伤(按GB3323的Ⅲ级标准)。
3、如今已经有高防护等级IP66以上的,解决了防水问题。上海外高桥采用了国内IP68的室外母线槽。
4、与电缆相比的优缺点,简单来说就是树干式供电与放射式供电的差别。
知识拓展:母线槽的结构特点
1、适合大跨距安装
母线槽外壳采用滚压成型、体积小、外观精美,很大地提高长载荷能力,可在跨距6m母线中心载重60Kg,挠度不超过10mm。
2、安装极为方便
采用具有自动补偿的联结和单螺栓夹紧端子,可调性强,使得母线槽在安装过程中显得非常便捷、灵活,大大节省了安装时间。
3、极为安全可靠
(1)采用分离空气绝缘型式,其相间的安全净距和爬电距离远远大于标准要求。
(2)内部绝缘件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提高了母线槽抗动、热稳定的能力。
(3)接头采用的特殊构造,可以防止安装时的误操作。
(4)插口处设置安全防护挡板,只有当防护挡板拉开时,插接箱才能插入。插口平时不用时可将防护挡板拉闭并加铅封锁死,防止插口处灰尘或异物的进入,同时防止从电表的进线端分接电源。提高了母线槽的防护性能,防止误操作,使母线的安全性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4、布线灵活
母线槽插口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系统可预留大量的插口。确保负载能短路径与母线槽单元连接,对于车间设备的增添、移动及车间整修,均无需变动母线系统。
5、互换性强
母线槽设计了七个电流等级,仅采用了三个级次的外壳,这样当系统按相邻电流等级变换容量时,无需更换外壳。
想了解关于厦门母线槽,桥架,抗震支架的信息,请持续关注本公司的更多资讯。